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9324日至26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法兰西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作为访问的重要成果,中法联合发布了一份题为《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作为从事全球环境治理相关工作的工作者,我的“平行宇宙感”又来了。

 从新华社对此次访问的专题报道来看,此次访问的主题确实是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行程中还包括参加了中法全球治理论坛的活动。不过,新华社的报道所侧重的全球治理主题是发展与安全,但是这份声明的重点很明显是环境!一二三条重申了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系统的支持后,从第四条到第十三条,整整十条谈的是环境!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到打击环境犯罪。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从来没有看到在一个最高级别的非专门针对环境的联合宣言里看到过把环境议题放在经济议题之前。

看到第九条说道“两国承诺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谈判加强沟通与合作,为协定达成作出积极贡献。两国同意就包括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在内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保持交流。”,我坐在联合国框架下就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谈判(BBNJ)的会场里,心中的小鹿砰砰乱撞。

图:BBNJ 的边会上在讨论南极海洋保护的经验   (陈冀俍 摄影)

国家管辖外的海域,就是俗称的公海,公海不处于任何国家的管辖之外,以致于传出过“在公海上杀人不犯法”的谣言。其实公海上并不是完全处于国家管辖之外,理论上船旗国都负有对悬挂其国旗的船舶的管辖权和管辖的责任,只是公海距离大陆遥远,面积又十分广阔(差不多相当于半个地球),执法和监督的力量很难充分覆盖,从自然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特别容易出现“公地悲剧”。经过十多年的讨论,联合国终于开始了针对公海的生物多样性协定的谈判。(关于这个谈判详见创绿的博客。)而作为新兴的海洋强国,中国也把公海作为全球治理的战略新疆域,积极投入到了公海生物种多样性规则制定的讨论中去(详见创绿博客)。

 南极的海洋实际上也属于公海,在南极建立海洋保护区需要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的2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欧盟和法国)全票通过。南极海洋保护区的讨论进展缓慢,中国是少数顾虑较多的国家。这份《联合声明》也说明这个议题有可能会进入更高级别的双边讨论,为今年十月CCAMLR年会的海洋保护区谈判积攒动力。

 《联合声明》还提到了2020年在中国昆明将要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我家里还有一个印着2010-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的环保袋。这么快下一个生物多样性十年又要来了。如何为新的十年行动设定目标,让昆明的大会成为一个胜利的大会,成功促成了《巴黎气候协定》的法国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

 对了,还有《巴黎协定》,还有《巴塞尔公约》,还有法国在力推的《全球环境公约》。全球环境治理的道路千万条,合作是第一条。国家之间的分歧与不信任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意愿来合作,接受分歧和不信任的存在同时通过行动来不断学习。这份《中法联合声明》又让我想起了我们在2009年带来美国参加气候游行的那条横幅,上面写的是“执子之手,共护地球”,横幅上捏在一起的双手,又像在掰腕子,又像在握手。

   

              图:2009年 美国青年能源与气候大会   摄影:陈冀俍

激动之余,我给原法国CCAMLR代表团团长,现任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先生,发了一条微信:“Vive La France, 威武啦,法兰西!”

 

陈冀俍

写于BBNJ-IGC2

话题:



0

推荐

创绿研究院

创绿研究院

10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创绿研究院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 我们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气候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我们具有不同专业与经验、热爱思考、胸怀理想与热情。在全球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大时代和公益行业腾飞的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污染的未来”的梦想把我们聚集在此。五年来,我们从气候韧性、环境可持续的角度,分析并撰写完成多份研究报告,组织数场跨界对话。作为发挥兼具智库和倡导作用的中国本土环境保护组织,我们用思想与对话,推进前沿的环境政策跨界讨论,以创新、包容的传播方式支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我们相信环保真正的力量握在公民手中,但必须接合民间、政府与企业三方共同的智慧与资源,才能推动中国走出自己的环保之路。我们以开放多元的思维分析环境问题,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创高效、透明的参与平台,与绿色公民互动成长,共同应对中国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未来圈粉加油! 联系方式:policy@ghub.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