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发布之际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发挥消极作用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怀疑论者,他们怀疑气候变化是不是真的在发生,是不是真的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不是真的会造成严重的灾害性的后果;另外一种是绝望论者,认为人类贪婪的本性无法自我拯救,人类过度依赖经济增长和燃烧化石能源,不可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减少足够多的排放来实现气候保护的目标。而怀疑论者一旦接受气候变化的事实,可能很容易马上变成绝望者,这是为什么呢?
怀疑论分几种,一种是真心关心科学结论的,认为证据还不够充分,需要更多研究;有的是出于政治信仰出来搅局的,例如(相信小政府大市场的)自由主义会担心气候变化要求扩张政府权力,所以会请人不断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挑刺(见《贩卖怀疑的商人》);比较糟糕的一种是因为出于经济利益而专门出来混淆视听的怀疑论,其背后主要是化石能源工业的支持;最糟糕的怀疑论是阴谋论,完全不顾科学事实,认为气候变化是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阴谋。
第一种怀疑论者可以通过科学的讨论实事求是地来谈我们知道多少,不知道多少,我们知道的这些可以支持怎样的结论,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后面三种都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自由主义相信气候变化问题是绿皮红瓤的共产主义西瓜,传统工业相信气候变化会导致现有利益体系的奔溃,而阴谋论者相信气候变化是无中生有或者说被过度利用的借口。骨子里这三种怀疑论都相信气候变化的危害不是很大,至少小于政府干预,或者小于低碳转型成本,或者经济发展了就能克服这些危害。
所以,一旦后三种怀疑论者接受科学的结论,如果他们的推理能力正常,他们就会推导出气候变化意味着政府干预是不可避免的,低碳转型是不可避免的,而发展的空间是有限的,而这些就与他们的基本信仰发生了冲突,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三观崩塌,万念俱灰。
中国的大部分人是不关心气候变化的,大街上声称自己知道的人不少,但实际上能明白“人类活动——温室效应——全球升温——气候变化”的逻辑链的并不多(看看满大街不靠谱的“低碳”广告就可以知道),少数能真正能明白“气候变化”说的是啥的人里面还有不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中国的怀疑论非常特别,不像西方的怀疑论者喜欢出来在媒体上与气候变化理论的支持方展开论战,或者通过其他各种渠道来展开公众宣传。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发挥着消极的作用。因为国家已经公布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调子,现在已经很难出来挑战这个主流声音,但是这些人在牵涉到自己工作和决策的时候,绝对不会把气候变化当回事。因为在一个变化迅速而且缺乏安全感的社会中,大多数人优先甚至唯一考虑的是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如果他不把气候变化作为“切身利益”,自然就不会放在考虑当中。而当这些人一旦真正接受了主流的气候变化的观点,发现其实气候变化可能是其“切身利益”之后,很少人会选择“我要从体制内积极的改变来保护气候”而更多人可能是“赶紧赚一票趁早移民去个安全点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大多数人优先甚至唯一考虑的是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严重性的时候依然保持乐观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信心。首先从历史中可以看到人类并没有聪明到总是能做出正确选择,但是总是能尽快吸取教训往前走,例如二战结束的时候人们就吸取了一战结束时候坐地分赃的教训,用发展的眼光解决了世界大战的问题,而且活过了核战的阴影;臭氧层破坏的问题也因为国际社会的协商与合作得到控制,在全球发展合作的努力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和卫生有显著提高。其次可以从历史中可以看到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改变的速度,现在一台手机的功能已经超过了十年前一台电脑的功能,信息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当然效率提高并不总是能降低总量),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核聚变技术,太空技术都在迅猛发展,这都意味着我们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上升。
但是,历史是不能归纳的,要避免“末日型”气候变化的出现,还需要把信心转化为行动。我们不能坐等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出现,我们需要亲手把这个拐点做出来。
陈冀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