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Cassandra Brooks,斯坦福大学

为《国家地理》网站 “海洋观点”而作

原文地址:http://newswatch.nationalgeographic.com/2014/01/10/forecast-more-vessels-stuck-in-antarctic-ice/

 译者按:在南大洋航行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去年四月中国磷虾渔船“开欣”号在南极作业时失火沉没,加上此次俄罗斯和中国科考船受困,再一次提醒人们进入南极海域必须谨慎。本文作者是创绿中心的合作伙伴,在斯坦福大学研究南极海洋保护的国际进程。本文特别从科研经费变成渔业补贴的角度,质疑了罗斯海渔业的合理性。

 

 

就在不久前,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和前去救援的中国雪龙船终于冲出了自圣诞夜以来围困他们的海冰。与此同时,三艘渔船尾随一条美国的破冰船深入罗斯海,进入靠其自身力量无法进入的冰封的渔场。

三艘尾随美国科考破冰船Nathaniel B. Palmer深入罗斯海的长线渔船(韩国的KostarSunstar,以及俄罗斯的Yanta31)摄影:Laughlin Barker

 

即使温度依然在冰点以下,海冰的情况依然难以预测而且经常是危险的,随着南极的盛夏的到来,科考,旅游和渔业捕捞活动达到高峰。在南极的船只事故频率不断升高,但是目前并没有规则来保证冒险进入南大洋的船只有足够的能力来承受这里严酷环境和海冰情况。

 

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是一条标准的不具备破冰能力的海洋研究船。前往救援的中国雪龙号经过抗冰强化,有能力破开数英尺的冰层。但是只有真正的破冰船,比如被派去救援俄罗斯和中国船只的美国的极地之星(Polar Star) 才有能力破开更厚的冰层,这才能保证他们能真正在更南的南极海域航行。

 

(参见 美国破冰船极地之星号介绍

随着开出的水道航行的三条渔船之一

 (摄影 Laughlin Barker)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在罗斯海捕捞犬牙鱼,那些并非破冰船的长线渔船,有的甚至都没有经过抗冰强化,就一直跟在像Nathaniel B. Palmer号这样的破冰船后面进入他们本来没有能力进入的渔场。有传闻说渔船的船长可能会在新西兰的港口城市的酒吧里用犬牙鱼(作为“智利海鲈鱼”在市场上高价售卖)来换取进入海冰区的通道。

 

现在,这种协议已经没有了,但是渔船依然会跟着Palmer号这样的船只进入海冰深处。这些渔船其中有许多已经快不能适航了。Palmer号上的科学家报告说三条长线渔船,韩国的KostarSunstar,以及俄罗斯的Yanta31在本周早些时候尾随他们进入了海冰区。

 

同时,罗斯海的长线渔船已经反复证明了自己并没有能力在这块冰情严酷的海域安全地航行。韩国渔船仁成1号在2010年沉没,22人死亡。2011年俄罗斯的斯巴达号撞上了海冰,海水灌入其穿孔的船壳。

 

仅仅是2年之前,韩国的渔船正宇2号在罗斯海失火,三人丧生。其余船员由碰巧在附近的Palmer号救起。

2012年在罗斯海失火的正宇2

(摄影 Walker Smith).

 

开展南极科学考查需要花上大量时间,能源和时间来计划和实施。很多科学家为此花上数年的时间准备,在海上的每一天都是非常宝贵的收集数据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在海上的时候我们每天工作12-16个小时甚至更多。在美国,由于经济状况不佳,南极科学家们受到科研经费缩减的困扰,更不用说最近联邦政府歇业对南极现场研究季的破坏。

 

如果这尾随Palmer号进入罗斯海厚冰区的三艘渔船中的任何一艘被困住,破冰船上的科学家就必须停止研究工作,损失关键的研究和经费(Palmer号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是5.5万美元)。因为这条破冰船属于国家科学基金会,这意味着美国纳税人的钱正捎带着帮助渔船进入那些他们本来不该进入的海域去捕捞那些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的鱼。

 

现在并没有规则禁止渔船跟随破冰船开出的水道。国际社会正在努力在南北极强化船只标准,降低事故数量,但是目前并不清楚这些规则是否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应用于捕捞行业。特别是在罗斯海,通常认为这里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大型海洋生态系统,实际上已经有数百名科学家请愿要求把此地的渔业捕捞彻底禁止。

 

这些保护措施或者新的标准是否会在近期被采纳还有待观察。但是在此之前,在南极还是夏天的时候,我们预计会有更多的船只被困在南极的海冰中。

 

帝企鹅和破冰船

(摄影 John Weller

翻译:陈冀俍

 

补充图片:

本文作者:Cassandra Brooks

(摄影: 陈冀俍)

《帝企鹅与破冰船》摄影师 John Weller 在南极海洋保护会议上演讲。

(摄影:陈冀俍)

美国科学家,正宇2号失火图片的摄影者Walker Smith 在北京

(摄影 陈冀俍)

 

话题:



0

推荐

创绿研究院

创绿研究院

10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创绿研究院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 我们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气候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我们具有不同专业与经验、热爱思考、胸怀理想与热情。在全球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大时代和公益行业腾飞的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污染的未来”的梦想把我们聚集在此。五年来,我们从气候韧性、环境可持续的角度,分析并撰写完成多份研究报告,组织数场跨界对话。作为发挥兼具智库和倡导作用的中国本土环境保护组织,我们用思想与对话,推进前沿的环境政策跨界讨论,以创新、包容的传播方式支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我们相信环保真正的力量握在公民手中,但必须接合民间、政府与企业三方共同的智慧与资源,才能推动中国走出自己的环保之路。我们以开放多元的思维分析环境问题,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创高效、透明的参与平台,与绿色公民互动成长,共同应对中国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未来圈粉加油! 联系方式:policy@ghub.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