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这篇博客发布在今年雪龙号离港开始今年的南极科考之行的时候,当时正好赶上气候变化大会,所以拖到现在才在创绿博客上发出。本文反映的是国外对于中国的极地活动的一种观察视角。中国极地活动的发展与中国自身国力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南极科学活动高举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的旗帜,努力通过科学和环境保护活动和国际合作提升自己在南极的实际存在,但是对于怎样才算“利用”南极,可能各国的想法都不太一样。南极的矿藏在2048年以后会不会开放开采?南极的海洋如何保护?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
原文地址:http://www.economist.com/blogs/analects/2013/11/china-antarctic?fsrc=scn/fb/wl/bl/polarpowerplay
2013年11月7日 9:22 上海
在1912年,南极探险的英雄时代达到高潮,有六个人在特拉诺瓦湾露头的岩石上搁浅。因为他们的救助船无法通过重冰区,他们无法按原计划从事为期六周的研究,而是被迫在他们称之为“无法言喻岛”上过冬,通过捕食海豹维持生命。在后一年的春天,当他们半饥饿半冻伤地回到基地,他们报告说地狱“可能就在无法言喻岛的严酷后面不远了。”
百年之后,各国对位于资源富饶的罗斯海的特拉诺瓦投以青睐的目光。意大利自1986年起就在此建立了考察站,韩国在此地的新站即将落成。中国正计划加入其中,即使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尚未完工,中国依然计划在此地建设第五个科考站。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队加上阵容整齐的工程队,从上海离港驶向南极。他们所搭乘的是在乌克兰建造的,价值3亿美元的雪龙号破冰船。
中国正稳步实施其相当可观的极地雄心。在过去的20年,中国的南极预算已经从2千万美元增加到了5千5百万美元,几乎三倍于它在北极事务的投入。有很多理由可以支持这样的积极行动,特别是建立国家的荣誉感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据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陈连增所说,目前实施中的极地五年计划的目标是增加国家在极地的地位和影响力,从而保护其“极地利益”。
中国直到1983年才签署南极条约,而当时南极条约已经生效了20年了。作为一个后来者,它必须迎头赶上。因为对于南极的领土主权争议依然存在,各国通过建设考察站来巩固各自地位。“在考察站前竖起一杆大国旗,这可一点都不含蓄。”伦敦大学皇家哈洛威学院的地缘政治教授Klaus Dodds这样说道。即便如此,科学还是很有分量的。科学可以帮助国家树立威信,在联合治理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2008年中国在冰穹A建造昆仑站的时候,动用了太空探索的资源,尝试了六次才在如此偏远的地方建站成功。冰穹A下的冰芯记录可以帮助科学家重现130万年以来的气候史,这确实是一次重要的壮举。
在最近的十年,新选手的加入使得旧有的南极体制受到威胁。《南极条约》把南极划为非军事化的科学保留地,其基于协商一致的治理方式被视为国际合作成果的典范。然而现实已经没有那么美好了。各国常常会为占地而发生口角。去年,英国把一块有争议的领地重新命名为“伊丽莎白女王地”,阿根廷严辞谴责了这种“反时代的帝国主义野心”。
同时,新来的国家怀揣令人艳羡的科研预算,这使得原有势力的科技霸权受到了威胁。澳大利亚的媒体对于“伊丽莎白女王地”是有些微词,但是他们对中国的环南极存在更加忧虑。“中国的意思就是,我们才不管什么沙克尔顿,斯科特,毛森这些欧洲白种人英雄,你们留着吧。我们只是对未来感兴趣。”Dodds教授这样说道。中国用中文命名了350多个地方,这招致了更多的恐慌。
基于一些理由,中国学者把南极条约称为“富人俱乐部”,而中国只是个二等公民。不过在公开场合它把自己的抱怨咽在肚子里,遵守着南极的规则,实施其“多做少说”的传统对外政策。看上去延续现状就是中国现在的最大利益。《南极条约》的审查机制不是非常有效,事实上,对于各国事务的检查很少。很多国家从这种问责的缺乏中获益,即使这种问责缺乏会增加不信任感,例如担心通过上空的卫星的安全,情报收集,以及人员出于军事目的的“双重利用”。
南极是仅存的尚未被开发的大洲。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为大量的全球的保护机制提供了保障;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里只是潜在的,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对于北极,中国明确表达了其资源获得的目标。南大洋渔业资源丰富。最近,乌克兰科学家发现了一块600平方公里的油田。虽然目前储量未明,但是已知南极洲同时储有煤炭和其他有价值的矿石资源。《环境保护议定书》禁止了在南极的矿业活动,该议定书将在2048年进行重新审核。安琳(Anne-Marie Brady)是一本即将出版的关于中国的极地政策的专著的作者,她说即使有这样的保护,而且改变这样的保护制度需要协商一致,南极资源最终被开发依然是在所难免的。
这个时间可能会比预计到来得更早。在十一月初,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来自24个国家和欧盟的代表非常遗憾地未能通过两份海洋保护区的提案。由于一些国家明确表示对禁渔的反感,这两份经过几十年讨论和研究的保护计划已经缩小了规模。然而,由于协商一致的程序要求全票的支持,而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没有投出赞成票。
虽然科学的成就和史诗般的南极探险支撑起了南极的原有势力,这种动态正在发生改变。如果想要南极和南大洋作为地球上不受糟蹋的荒野存续下去,现在就需要在已经升级的框架内展开讨论。
翻译:陈冀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