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不来梅港(德语:Bremerhaven)这个城市,因为很早以前准备去德国念书的时候,中国报纸上就曾经大量出现过这个城市的名字。有 不少希望能去不来梅念书的中国学生被中介带到了这个不来梅以北接近一小时路程的“假不来梅大学”,大呼上当受骗,舆论哗然了一阵。后来在德国的时候也没有机会拜访这个北方的小镇,所以对这个地方一直保持“衰败的老工业区”“偏僻”的印象。但实际上不来梅港是德国北部易北-威悉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它是德国北海之滨唯一拥有超过十万人口的城市。不来梅港位于欧盟设定的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内,紧邻汉堡大都市圈。借助于它的远洋港区,不来梅港跻身于欧洲最大的港口城市之列,并且是德国最重要的出口门户之一。
在去年10月底的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上,各国未能履行自己对2012年的承诺,就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达成共识,在会议最后,大家决定在2013 年中加开一次特别会议,专门来讨论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提案。会议地点就定在德国不来梅港。选择此地也许是因为不来梅港的海港传统也因为它的科学传统(2005年德国科学基金会协会授予不来梅港“科学之城”的称号)
会议的地址选在江边的这座设计新颖的宾馆Atlantic Hotel Sail City内,如同名字,大楼的设计参考了风帆的形状,也体现了港口城市的特色。宾馆旁边就是一座船舶博物馆,除了博物馆主体建筑,边上还有一个大池子停了几条船。有一条三桅帆船改成了参观,可以看到一条捕鲸船,最引人注目的是二战时留下的潜艇(潜艇是另一个博物馆)。
餐馆
捕鲸船
潜艇
在这些传统海港城市,人们特别能感受到海洋文化的氛围。在中国要建设海洋强国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海洋传统,如何建立自己的海洋文化。海洋,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古人来说,海洋意味着王朝的边界,渔民的生计,也可能是威胁(倭寇)的来源,也可能是神仙的居所(紫竹林),对立方 的流亡之处(郑成功)。但是对于那些传统的海洋国家,在他们的古代文化中,除了食物,海洋更意味着机遇,相对较小的地中海导致了欧洲和非洲在造船 技术并不先进的时候就积累了丰富的海上交易和战斗的经验。所以中国出海的人,大多数都是讨生活的穷人(其实也出现过很有企业家精神的海盗),而西方人出海的目的更多是冒险,“搏生活”而不是“讨生活”。如果我们要建设真正的海洋强国,需要给这样的海洋文化更多的营养。
而这种海洋文化的建设,和提高足球水平一样,由国家集中力量来办大事可以撑起一些场面,但是长期的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6月8日海洋日的时候,我在微博上发了海峡两岸的海洋日主页的截图,大陆这边是海洋局牵头做的建设海洋强国的页面,风格是传统科普型,介绍了各地政府组织的活动,而台湾的海洋日主页是环保组织荒野来做的,设计得非常卡通,口号是“爱上你的海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我相信从激发民众的兴趣出发是更加有效的做 法,而这方面民间组织和私营部门可能更有经验。现在来看,可能是私营部门做得更有效些,例如游艇展啊,帆板,冲浪,潜水学校啊。以后可能还会发展 观鲸啊,海钓啊,这些不仅可以激发民众的兴趣,同时与渔业相比较也是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可以解决一部分渔民在就业的问题。
再举一个私营部门的例子,日本和我们都是东亚文化,不过他们是岛国,当国门被打开后他们就开始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海洋文化,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我刚刚把高中时候没有看完的漫画《沉默的舰队Silent Service》,里面大胆地设想建立超越国界的长期潜伏海底核潜艇部队,来遏制全球的核军备扩散。《海贼王》是这两年大热的海上冒险动画,我前两年试图 追,但是最终被迫放弃了,据说要到2025年才会剧终。这都体现了日本民间对于海洋的兴趣和思考。
沉默的舰队关系图
我国在南极海洋谈判中目前是处于弱势和守势,根本原因是目前自己在南极的海洋做的研究太少,话语权不够。改变这种状况就是需要建设海洋强国,特别是建设海洋文化,来培养更多真心热爱海洋,投身海洋研究的人,为国家的海洋权益和人类对海洋的合理利用,最主要是为自己的兴趣,贡献自己的职业生涯。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