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22日,第40届南极条约会议在北京拉开序幕,当天傍晚在北京3ESPACE,中国负责任的极地旅行行动正式启动。这是一个由旅行社自行发起的倡议,创绿研究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办公室作为战略合作方参与其中。

 

参与倡议的旅行社承诺:

遵守IAATO和AECO的极地访问者规范,保护极地当地生态;通过中国碳市场中和极地旅行所产生的碳排放;鼓励和支持游客在旅程结束后开展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环保组织,创绿研究院为什么要支持这样一个企业发起的倡议?

 

一、非开采性活动

作为长期关注极地保护的环保组织,创绿支持通过非开采性的活动来利用极地。因为开采性活动,例如矿业和渔业,会给本地环境和生态带来较大风险,但是非开采性的活动不会从本地带走任何生物或者非生物的物质(小微生物除外),因而对极地环境影响较小。

 

 

 

二、环境教育

极地是非常好的环境教育场所。在南极可以近距离接触大量野生动物,彼此互不伤害、互不害怕。这样的经历更容易帮助人建立起与自然的情感连结。

 

同时,极地邮轮上的相关培训与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跟“肉可食,骨可入药”这样的介绍差异很大,与海洋公园中动物表演所传达的信息也截然不同。创绿最近还加入了中国鲸豚保护联盟,反对传达错误信息的海洋哺乳动物表演。

 

 

三、社会影响

第三,由于极地旅行价格高昂,门槛较高,所以有能力参加极地旅行的多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成功人士。如果能以极地的美景为支点,以游客的影响力为杠杆,就有可能在民间推进更多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甚至进一步推动政府的政策制定。

 

此次视频中提到黄庆元夫妇和许如庆先生,都是在极地旅行的影响下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开展积极行动的例子。

 

诚然,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方法来为极地归来的心潮澎湃及时找到有效的行动落脚点。环境保护组织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碳中和

中国的碳市场正在日趋成熟。中国国家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可能在2017年晚些时候出台,目前在企业开户和自愿减排量交易制度上的进展已经让旅行碳中和成为一种可以推广的做法。

 

创绿也希望看到能有更多服务行业的企业加入到自愿减排的行列中。旅行行业的碳中和能够为以后更多服务行业的参与带来示范效应。

 

 

 

五、极地旅行规制

创绿关注南极条约下的旅游活动的规制。我们注意到中国游客数量的增长和媒体上对中国游客不良行为的报道,认为目前中国极地旅行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们愿意与旅行行业一起,在游客数量、利润和旅行体验之间寻求平衡,帮助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实践中的学习,为政府的极地旅行规制提供建议。

 

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中的环保组织的代表南极与南大洋联盟(ASOC)与旅游行业代表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以前没有往来,而现在IAATO和ASOC已经成了互相支持的伙伴。

 

记得去年圣地亚哥南极条约会议期间,在挪威使馆的招待会上,ASOC和IAATO搂着肩膀对台下的各国代表说:“我们现在是哥们了,你们应该感到害怕:-)”

 

 

 

我们认为,环保组织与企业并不是天然的对手,我们与旅游行业的合作也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监督行业的行为。关键是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互持谦虚的态度,互相学习和敦促。

 

话题:



0

推荐

创绿研究院

创绿研究院

10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创绿研究院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 我们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气候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我们具有不同专业与经验、热爱思考、胸怀理想与热情。在全球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大时代和公益行业腾飞的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污染的未来”的梦想把我们聚集在此。五年来,我们从气候韧性、环境可持续的角度,分析并撰写完成多份研究报告,组织数场跨界对话。作为发挥兼具智库和倡导作用的中国本土环境保护组织,我们用思想与对话,推进前沿的环境政策跨界讨论,以创新、包容的传播方式支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我们相信环保真正的力量握在公民手中,但必须接合民间、政府与企业三方共同的智慧与资源,才能推动中国走出自己的环保之路。我们以开放多元的思维分析环境问题,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创高效、透明的参与平台,与绿色公民互动成长,共同应对中国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未来圈粉加油! 联系方式:policy@ghub.org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