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突然看到去年给NGO.CN写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到了“从我做起”的问题,放在这里,作为对上一篇绿色出行文章的一个回应。
在中国,不少环境保护的宣传,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非常喜欢用“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这样的口号。这个口号背后的逻辑是:“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了,环境就好了。”例如人们常常会说,换了多少节能产品就等于省下了一座三峡大坝的发电量。这种宣传话语听上去理直气壮正义凛然,但实际上问题多多。
首先,这种话语里面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其一,没有宣传可以到达每个人,哪怕是CCTV的宣传。其二,人们即使接受到宣传,行动也未必会改变:因为人的选择有自己的逻辑和偏好,宣传教育就像是广告,只是人们做选择的时候一小方面的信息参考。其三,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节约可以阻止污染。我国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但是同时我国电力装机以每年8.5%的速度暴涨。这种逻辑反应的是大跃进式的“群众运动”思维,完全无法应用于21世纪的市场经济的现实世界。
其次,这种话语限制了“公众参与”的含义,阻止了公众对真正的公民行动的理解。
良好的社会治理所需要的公众参与不仅仅是在自己的私人选择的范围内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更需要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例如,不满的时候把自己的声音发出来,逼着该解决问题的人出来解决问题,社会就会因此变好一点点,这就是“建设性意见”。有时候人们会把环保组织分为做“政策倡导”的和做“公众参与”。难道政策倡导不需要公众的参与吗?难道公众参与就不能有政策上的目标吗?
最后,这种话语转移了对于真正需要改变的对象的注意力。
在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在道义上承担着捍卫公共利益的责任。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中,政府拥有很大的行政能力,相应的,对公共利益也负有很大的责任。环境问题首先是政府的失灵。因为市场从来没有承诺过要保护环境,维持公平,而政府承诺了,却没有做好,当然应该找政府。污染虽然是企业或者个人排放的,但是企业是不是排放的开关却是在政府手里,这些开关包括监管,执法,财税政策等。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不唱绿色高调”是一个环保人的自律守则,这里的“不唱绿色高调”指的应该是不站在道德高地上审判他人,并不代表当别人或者政府做错了我们就不批评他、敦促改正,也不代表“我们自己做好”就够了。“我们自己做好”只是一个前提,一个起点,一个手段,目标是能带动更多人做好。如果“我们自己做好”没有产生“带动更多人”的效应,我们就应该拷问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做哪些?
中国的绿色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政府、企业、民间组织都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环保NGO千万不能被“身体力行”这句话捆住手脚,反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绿色转型的社会讨论中,去让理性,务实,公正的声音占据舆论的高地,重夺公众对于绿色未来的想象。
陈冀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