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执行附属机构仍然没有复会。下午六点半,执行附属机构波兰主席宣布开会磋商,讨论执行附属机构的议程问题。在俄罗斯代表的要求下,除了政府代表团成员以外,其他的参会人员退出会场外。星期一,由于俄罗斯等三个国家对《暂定议程》提出补充条款,引发分歧,大会暂时休会。星期二的磋商仍然没有成效。星期三波兰大会主席跟非洲集团、印度、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和77+中国集团进行了磋商,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基本的分歧依然存在。波兰会议主席继续跟欧盟、俄罗斯等三国和77+中国集团进行了进一步的协商,他认为有可能找到一些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是,某些议程只是包括研讨会、专家会议、以及一些平常的会议等,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大会取得一致同意。把这些会议剔除在外,可以单独先行开展工作。波兰会议主席在星期三的下午六点钟左右召开了会议,由于会议中出现一些情况,有些国家的代表团没有到会,因此波兰会议主席开了半小时后宣布暂时休会。直到今天磋商仍然没有取得进展。希望星期五执行附属机构能够尽快的复会。

在第二次波恩会议上开始2013年-2015年的评论。多哈会议决议中提出,根据气候公约的原则和规定,应当周期性的进行回顾评论工作;依据气候公约最终目的,要对长期全球目标的适当性进行评论;对达到长期全球目标的整个进展情况要进行评论,包括在气候公约下所做的承诺的实施的情况。在决议中,执行附属机构和科技咨询附属机构成立联合接触小组,协助框架大会推进回顾和评论工作。进行的方式是通过专家的支持和参与。这种专家的参与可以通过研讨会等形式,具体的形式内容由执行附属机构和科技咨询附属机构来决定。评论应当在附属机构的第38次大会上开始进行,也就是在今年第二次波恩会议上开始进行。附属机构要对专家的对话和其他的工作方式进行指导。

第二次波恩会议的评论有二个目标:第一,依据气候公约的最终目的,评论长期全球目标的适当性。第二,依据气候公约下所做出承诺的实施情况,评价达到长期全球目标的整个工作进展情况。简单的话说,就是要评价2℃长期目标的适当性,要在科学的基础上评论和回顾气候变化的影响、排放的路径和减排的要求。欧盟、伞形集团和小岛国联盟持这种意见。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除上述的目的外,在气候公约下,按照科学的方法评价发达国家所做的承诺的执行情况以及他们所采取的实施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2012年温室气体排放缺口报告指出,在2020年前要弥补排放缺口,大约要减少80亿吨等效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带来很多的协同效应。目前的排放总量要比2020年的目标水平提高了10%,并且不能保证2020年的目标能够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以下。现在应该采取更多的、更高的排放目标和减排雄心并且努力实施,才能减少缺口的扩大。在各个部门,包括建筑、交通、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上都应该齐头并进抓减排。中国代表团认为,通过中国专家的分析表明,如果附件一国家能够将他们的减排目标提高到25%-40%水平,减排的缺口就能够明显的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总量做的比发达国家总体要好得多。巴西代表指出,通过将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土地和破坏森林脱钩的话,每年减少的排放量非常大。这也说明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减排潜力并在积极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墨西哥最近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墨西哥的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2050年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排放,在2020年要比情景照常(BAU)减少30%。墨西哥已经报告,要实施各种可能的行动来实现这个目标。

在多哈会议决议中,要求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和在《巴厘路线图》下,要提高发达国家的量化全经济减排目标(QERTS)的雄心,达到IPCC第四次报告以及随后各种的评价报告所指出整体25-40%的减排水平。在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并没有增加他们的减排雄心,仍然保持在哥本哈根和坎昆所作出的低水平的允诺。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发达国家(美国不在《京都议定书》中,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俄罗斯、日本和新西兰不做第二承诺期的承诺)2020年在1990年的水平总体仅减少18%。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同意,依据2020年整体削减量要减少25%-40%的要求,在2014年回顾和评论减排承诺。

在《巴厘路线图》下,缔约方在多哈会议上同意在科技咨询委员会下建立一个工作机制,继续讨讨论量化全经济排放目标(QERTS)。发展中国家认为,根据科学的基础和公平的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整体地提高他们减排的雄心,至少达到25%-40%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强调,在发达国家之间要保证可比性,并且需要共同的计量规则以及保持环境整体性的要求。美国认为,工作机制的目的是允许缔约方在他们原先的允诺目标上继续提供有关的信息,不需要在发达国家之间有可比性或者共同的计量规则和环境整体性。新西兰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提出在2020年后新的气候变化条约中所有的缔约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适用这些共同的的规则。欧盟没有特别的要求共同的计量标准,因此在2013-2014年期间不需要进行评论。他们提出在2014年第20次气候变化大会(COP20)上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计量系统,并用之在2020年以后的新的条约中来加强减排努力的可比性。因此没有发达国家认为到2020年前要提高整体减排的雄心,也不认为需要减排目标的可比性。

今天下午科技咨询附属机构召开一次专门评论活动,讨论发达国家的量化全经济减排目标(QERTS)。在这个研讨会上有发达国家的专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专家进行介绍,介绍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发达国家的全经济减排目标如何考虑可比性、环境完整性、以及和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的专家指出,在可比性的问题上,主要是根据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以及要求附件一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他们的减排目标要有可比性。各个发达国家之间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不小。在实施国家的减排目标上,采用的方法、模式、内容和具体项措施也都不一样。一些发达国家采取的减排目标的高、低界线之间差别太大。另外在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森林问题上所得出来的减排量较难比较,对国家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产生了很大的混淆。例如有的发达国家LULUCF就占了整个国家减排目标的大部分。

各个国家在模型中所采用的单位也有不同,比如说在碳强度目标、能耗强度目标以及人均碳排放目标等含义和减排效果都不尽相同,即使是碳强度目标在各个国家表现也不一样,直接的进行对比也会有许多问题。WRI的专家指出,许多发达国家采用的统计和报告的系统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种类、模型中的基准年、计算方法也都不一样。不同的模式所产生出来的减排目标的设定和减排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在方法论和其他方面都要避免重复计算,而且这些计算方法的模型和基本假设都要透明和可比较。在采用市场机制方面,例如CDM等,市场的信用和补贴要考虑其生命周期。技术有使用年限和减排递减效果。在最后核算减排量的时候,有的模式是采用当年的目标,有的是采用多年的目标,结果在这一时间长度上减排的总量是不相同的。土地利用和排放所采用的科学标准五花八门,自然噪音和人为行动应该严格的区别开来。长期性因子的影响在模型中的权重也不尽相同。很多代表指出,发达国家在对比的过程中,他们采用的统计方法和规则应有共性和统一规则,环境整体性的标准应该作为发达国家之间可比性的基础。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许多国家采用的模式大多数是静态的模式。长期发展目标、技术的进展、资金的投入以及政策的变化都是动态的,这些也都会对减排目标产生很大的影响。

评价发达国家的量化全经济减排目标,其目的不仅仅是要使发达国家之间减排要透明,可以量化分析,可以进行相互比较外,更重要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分析,找出其共同的以及应该增加的减排潜力雄心和具体行动项目。另一方面,分析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如何提高,也能同时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强自己目标的量化性和可比性。各国在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报告减排进展时,可以减少减排量的误报和夸大或者缩小。这个研讨会上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对比,找出发达国家如何整体提高减排目标的雄心和具体内容,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走绿色低碳可继续发展道路。

国际健卫生组织(WHO)在今天下午组织了一个研讨会,探讨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适应性成本。这里讲的适应性不是广义的适应性,而是为了改善卫生条件而做出的调整。国际卫生组织欧洲区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在43个国家,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北美、南美等广大的地区,探讨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他们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很大。初步结论是,如果温升超过2℃,有造成10万人死亡。根据联合国气候框架大会2007年的报告,气候卫生组织对2030年、2050年时间段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也做出了初步的估算,但是仍然有许多不确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世界气候卫生组织的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不会轻易的做出任何没有经过仔细研究的结论。气候卫生组织在2005年-2010年做出了关于气候协同效应的分析。中国在清洁环境基金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主要是了解在气候变化问题下所产生的健康影响和成本,疾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和控制办法的改变,以及为了应对这些卫生条件的改变而花费的适应成本。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主要是包括开发一个是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工具。首先假定没有减排政策的环境下的危害,第二是包括适应成本。研究受到的主要的挑战是数据缺乏以及经济投入的成本的选择。研究没有采用黑箱的模型,而只是采取算式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模型当中最主要的是开发一些工具,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可以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如何制定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在目前的研究情况下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选择了七个国家的热浪问题作为示范研究的例子。气候变化在许多国家引起热浪的增多和增温。这个典型的示范研究采用了2006-2010年五年的历史数据分析,然后预测2011年-2020年的情况。根据初步研究,热浪会导致近一千人死亡,并且计算了危害的成本和适应的成本。例如在热浪的影响下要建造一些阻止热浪影响的房屋并使用空调等。计算的结果表明,健康危害的成本可以达到274万欧元/年,适应成本大约是24万欧元/年。气候变化增加了健康风险和适应成本。中国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主要的精力和资源都用在减排方面。在适应方面投入的较少,主要原因是研究周期性长,投入大。传统的适应问题包括对水资源、农作物以及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适应成本上,所做的研究很少。在卫生部的各个研究机构开展气候变化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以及成本增加的研究不多。更深入地说,气候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危害和成本远比发达国家要高许多,这与发展中国家没有健全的医保制度有关。另外在城市和农村,气候变化影响也不一样,贫穷的农村在抵御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疾病增加和健康风险的能力都是很薄弱的。在对公众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分析上,应该重视低收入和普通民众的要求。在中国开展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不仅包括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也包括对各种造成公众健康影响的其他因素,例如细菌毒性的变异,都应该认真深入地研究。

2013年6月6日

李莉娜 创绿中心气候与金融政研部研究员

杨富强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高级顾问

注:本活动得到阿拉善基金会中国民间气候变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

话题:



0

推荐

创绿研究院

创绿研究院

103篇文章 2年前更新

创绿研究院是一个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环保公益组织。 我们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分析和研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跨界对话与参与,推动气候与环境友好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助力中国向着可持续的、公平的、富有气候韧性的方向转型,降低全球生态足迹。 我们具有不同专业与经验、热爱思考、胸怀理想与热情。在全球与中国绿色转型的大时代和公益行业腾飞的大背景下,“一个没有污染的未来”的梦想把我们聚集在此。五年来,我们从气候韧性、环境可持续的角度,分析并撰写完成多份研究报告,组织数场跨界对话。作为发挥兼具智库和倡导作用的中国本土环境保护组织,我们用思想与对话,推进前沿的环境政策跨界讨论,以创新、包容的传播方式支持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 我们相信环保真正的力量握在公民手中,但必须接合民间、政府与企业三方共同的智慧与资源,才能推动中国走出自己的环保之路。我们以开放多元的思维分析环境问题,运用新媒体和新科技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开创高效、透明的参与平台,与绿色公民互动成长,共同应对中国及全球的生态危机。 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未来圈粉加油! 联系方式:policy@ghub.org

文章